【一箭18星!我国长征6号改火箭,成功将“千帆星座”1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美国星链有先发优势,占据了宝贵的轨道和无线电频率资源,中国国家队、地方队和民商队都抓紧实施各自的中国版星链计划。
“千帆星座”是一个由上海松江区牵头,联合多家资本组成地方队,共同打造的“市级”版星链,也称“G60星链”。项目的实施主体是上海垣信卫星。预计将部署1.5万余颗卫星,每个卫星重300公斤,旨在建设低轨星座提供区域及全球网络覆盖。“千帆星座”就是要建立像“星链”那样的卫星互联网。首批发射的18颗卫星主要验证星间通信、星座管理和与星地连接等关键技术。
“千帆星座”今年计划发射108颗卫星,到2025年完成第一期648颗卫星的组网,到2027年完成第一阶段1296颗星组网,到2030年底,15000颗星就要全部完成发射。
也就是说,从2027年到2030年的三年间,几乎要发射13000颗卫星,每年4500多颗,这绝对是要连续创造中国卫星的发射纪录了。之所以如此着急,是因为“千帆星座”已经落后星链太多了,根据网上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6613颗,最终将发时42000颗。
因此,中国“千帆星座”实际上是在跟美国“星链”抢时间,目的是为了争夺轨道资源,因为多数国家默认中间层以外,即高度85公里以上的空间不属于领空范围,而“星链卫星”运行的轨道在340公里以上,并不属于领空。还有就是频率资源,虽然“星链”这样的近地互联网星座采用的频率比GPS高,带宽比较大,但这种资源同样是有限的。
按照“星链”卫星的发展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期星座由轨道高度在550公里左右的4408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主要工作于Ku、Ka频段,Ka频段就是毫米波段。
二期星座由7518颗工作在340公里高度左右的甚低轨道卫星组成,所用频段在原Ku、Ka频段基础上增加了V波段。
三期星座由3万颗卫星组成,卫星频段在原Ku、Ka和V频段基础上,又增加了E频段。
由此可见,已经发射6613颗卫星的“星链”已经完成了一期,正在进行第二期的部署,而轨道与频率资源是有限的,一旦“星链”的42000颗卫星发射完毕,基本上就能将可用的轨道和频率资源占尽,到时候中国自己的近地互联网星座还怎么发展?
“千帆星座”的军用潜力
美国的星链发展出了军用版的星盾,开发出了导弹预警和军用通信的功能。低轨巨型星座的发展趋势是“通、导、遥”一体化,即集成通信、导航、遥感(侦察)功能。从理论上说,“千帆星座”也有相当大的军用潜力。
一、指挥无人作战平台。
不要因为“忠诚僚机”的存在就以为无人机的指挥平台是战斗机,其实,战斗机与无人机在速度、滞空时间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且战斗机指挥能力有限,三五架无人机就到顶了,更大规模的无人机还得靠卫星,控制信号受地球曲率限制的无人战车和无人战船就更是如此了。
而“千帆星座”有成千上万颗卫星,可向全球范围内部署的无人作战平台提供超视距、超宽带通信服务。更重要的是,“千帆星座”可采用Ka波段进行通信,美军曾用“星链”与侦察机通信,速率可达600M/秒,这已经可以实时图像乃至视频了。想想看,“千帆星座”一旦部署完成,反舰弹道导弹是否能直接由卫星数据链制导?在十几马赫的情况下获取航母的高清图像呢?
二、“千帆星座”可以携带多种传感器载荷执行侦察任务。
“千帆星座”的卫星具备运行轨道低、重访周期短、数量多等优势,一旦搭载侦察载荷就能够为解放军提供高分辨率的全球侦察监视能力。
美军之所以不发展新一代预警机,其实是准备用无人机乃至是“星链”取而代之,“星链”卫星比无人机工作时间还长,而42000颗的数量优势又可以极大压缩乃至消除卫星的重访时间间隔,做到连续跟踪海上乃至空中目标。虽然“千帆星座”只发射15000颗卫星,但不要忘了,还有另一个低轨互联网星座“中国星网”呢。
三、充当导弹预警卫星。
“千帆星座”的卫星如果携带红外传感器载荷,就可以及时发现潜在敌对国家和地区的导弹发射,从而第一时间对解放军的中段反导系统进行早期预警。我国至今没有发射专门的导弹预警卫星,因此,多次中段反导测试都是在地基相控阵雷达的引导下完成的,缺乏早期预警。而一旦“千帆星座”具备了导弹早期预警功能,就能为我国中段反导系统赢得更多的反应时间。
四、变轨撞击空间目标。
2021年7月和10月,两颗“星链”卫星StarLink-1095和StarLink-2305曾先后接近中国空间站至10公里以内的距离,为防止碰撞,中方不得不进行紧急规避。如果中国的“千帆星座”部署完毕,就可“只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美国就不敢如此肆无忌惮了。